随着近几年全国驾驶员培训人数增长逐渐变缓,很多地区驾培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驾培行业开始出现大规模业绩下滑,经营状况不良的情况。同时驾培行业由于其松散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教练不好管理、运营成本高、服务培训质量差导致的社会口碑差等问题。一场行业中年危机已经降临。
粗放式管理下的驾培行业发展死循环
近些年国家土地政策收紧,培训场地逐渐紧张,场地租金逐年上涨,考试难度增大导致学员培训成本增加,驾校运营成本增大,资金回笼周期变长。
一方面面临大笔投资无法快速资金回笼,另一方面又想要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很多驾校开始大规模招收挂靠教练、接收挂靠车辆。几年间发展成为拥有近千辆教练车的大型驾培企业的案例不在少数。
然而大规模招收挂靠教练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挂靠教练自行招收学员,负责学员管理、服务、培训,自负盈亏。这导致教练为了增加收入只能降低培训成本或者从学员身上实现“创收”,“吃拿卡要”、拖欠学时等情况屡见不鲜,学员缺少标准化、专业化的培训和后期服务,整个行业社会口碑差,信誉度低。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挂靠教练只能通过主动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由于挂靠教练规模庞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陷入低价竞争——利润低——服务培训质量差——竞争力低的发展死循环。
救命稻草,恐变成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指出将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等措施。
2016年初,大批资本、人才根据政策风向纷纷涌入驾培行业,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借鉴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在线预约、计时收费等功能的互联网学车平台,以期能够实现互联网与驾培行业的整合,优化产能、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实现行业的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驾培”一时间成为热点。
互联网进入驾培行业的三年中,我们发现学员对比的企业已经从驾培行业内部延展到如滴滴、美团、饿了么等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学员不再满足于以教练为主导的教学培训模式,期望获得更加优质、更加自主的教学培训和后期服务。同时,学员对于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更加看重,投诉和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对“吃拿卡要”等不良教学行为容忍度一再降低。
然而,互联网学车平台属于平台类产品在本地化服务中的应用,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教练线下收费、私自培训、拖欠学时、不按承诺内容培训等行为难以监管。同时互联网学车平台功能上往往集中在预约培训,难以提供学员学车过程中的实质性服务,造成学员体验感差、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
缺少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匹配的经营思维、服务意识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制约了互联网学车平台类产品的发展。
谁能打破僵局,挽救步入中年的驾培行业
互联网学车平台虽然没能挽救驾培行业的危机,却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利用互联网手段,打破现有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具备自营招生、培训、服务能力的互联网驾校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声明:本文章来源于凤凰网商业,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权益的文章,请及时联系告知,本站会及时删除。